2023-11-05 11:00:00 星期日
关怀版

“1+2+3”调解+速裁 高质效解纷解民忧

诉调速裁加速度,司法为民有温度。今年以来,经开区法院深入探索“调解+速裁”实质解纷新模式,以“1+2+3”的速裁团队组合(即“1名法官+2名调解员+3名书记员”),做实“1+2+3”速裁工作法(即“‘一情二理三法’叠加式工作法”),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书写司法为民生动篇章。


第一式:以情动人诉前调

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周某与吴某是同样在威海打拼的老乡,慢慢成为了要好的朋友。在吴某生意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周某拼凑了40万元借给吴某,帮助其渡过难关。后来,吴某经营不善店铺倒闭,便一直以各种理由拖延还款。周某数次催促无果反遭拉黑,无奈将吴某诉至法院。

鉴于案件争议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速裁团队收案后,优先指定团队中的人民调解员先行开展诉前调解工作。考虑到双方是多年好友,调解员迅速确定调解思路,细化调解方案,以友情为引,搭起二人良性沟通的桥梁,引导双方当事人念及“兄弟”之情,消解心中怨气,妥善化解矛盾。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完成了司法确认。

坚持“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原则,经开区法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构建诉前调解+速裁快审新模式,对适宜诉前调解案件受案先调、应调尽调,用力、用心、用情解开群众的“心疙瘩”。今年以来,经开区法院共受理诉前调解纠纷3531件,其中分流至速裁团队2078件,成功化解1014件,成功率将近50%。


第二式:以理晓人诉中调

2022年,张某将自己的一套房产出租给了赵某,并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合同到期后,张某对房屋进行验收,却发现屋内房门及部分厨房电器损坏,在向赵某索赔无果后,张某将其诉至法院。

诉前调解阶段,双方对财产损害范围及赔偿金额分歧很大,始终难以达成一致,案件被迅速分流至速裁团队进行审理。速裁团队的办案法官在接收到调解员移交的案件材料后,对案情有了迅速、全面的了解。

为了有效化解纠纷,办案法官选择边审边调的办案方式,庭审过程中快速精准切入争议焦点,明确原告财产损害范围,在此基础上,督促被告主动承担赔偿责任,并从财物实际价值、物品折旧等方面,耐心劝说原告合理主张赔偿金额。经过办案法官耐心细致的沟通,掰开了揉碎了讲道理,双方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当庭签署了调解协议。

在“1+2+3”速裁工作法中,诉前调解与速裁审判一脉相承、紧密衔接,调解工作又贯穿速裁审判工作的始终。在前期的诉前调解阶段,2名书记员配合2名调解员,将诉讼请求、纠纷所涉事实以及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提出的意见、产生的分歧等予以记录固定,做好了进入诉讼环节前的必要过滤。

案件流转至速裁法官手里时,法官就能够快速掌握基本案情,明确基本争议焦点,在后期庭审工作中重点围绕有争议的部分展开,有助于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也推动更多纠纷得到成功调解。


第三式:以法服人诉后“调”

孙先生与威海一家企业签订了一份服务合同,由于对企业司提供的服务不满,孙先生多次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带有贬损字样的视频作品,引发网友浏览、转发、评论,该企业的多家客户受视频影响与其解除服务合同。案件诉至法院后,法院依法判决孙先生删除视频作品、赔偿企业相应损失并发布致歉说明,孙先生表示对判决不服。

为了将双方的矛盾有力化解并积极促成当事人主动履行,速裁法官并没有一判了之,而是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具体生动的案例对孙先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逐一释法析理。最终,经过法官耐心的答疑解惑,孙先生主动履行了该判决,删除视频作品、发布致歉声明,并在判决的第二天将赔偿款项支付给了企业

判后答疑充分尊重了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诉求,让公平正义更容易被感受。今年以来,经开区法院创新开展判后答疑工作,通过“两轮判后答疑”机制,即“发出判决后和当事人上诉前均开展释法说理和判后答疑工作”,一审服判息诉率达到91%,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司法获得感。